揠苗助长优质教案(通用12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揠苗助长优质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揠苗助长优质教案 篇1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寓”、“则”、“宋”、“焦”、“疲”、“勃”、“闷”、“枯”8个生字,理解“焦急”、“筋疲力尽”、“兴致勃勃”、“纳闷”等词语的意思。
3、运用“读一读、演一演、评一评、说一说“的方法读懂课文。
4、结合生活实际领悟寓言意思。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寓言故事吗?听说过哪些寓言故事?(学生汇报交流)
指导写“寓”:同学们,“寓言”的“寓”是个生字,和我们学过的“相遇”的“遇”字长的很像,只要把“相遇”的“遇”的走之底换成宝盖头。(设计说明:用学过的旧字为基础进行新字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识记新字更较容易。)请小朋友把手拿出来和老师一起写,有一个地方容易写错。(第10笔和11笔)(写完“寓言”)
简介寓言:寓言和童话、记叙文一样,是一种文学体裁,寓言是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来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完成板书“寓言两则”“则”在这里是个量词,“两则”是指两篇。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一则寓言故事,板书:“揠苗助长”理解“揠”的意思:小朋友,你知道“揠”的意思吗?是怎么知道的?(查字典,遇到不懂的字就去查字典,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字词,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设计意图:给学生渗透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的方法)连起来说说课题的意思。
二、初读指导。
1、生字词语:
(1)出示生字新词
sòng jiāo pí
宋 国 焦急 筋疲力尽
bó mèn kū
兴 致 勃 勃 纳 闷 枯死
(2)自由读一读,如果还没有把握读准,可以借助一下拼音。指读。去掉拼音读一读。
提醒:“宋国”的“宋”是平舌音。
(3)指导写“焦”(上下结构的字,上面是个“隹”字,下面是四点底,写的时候要注意上面的“隹”要写得紧凑,下面的四点底要写得开一些,把上面的“隹”稳稳托住。)学生在书上描红。
2、初读课文。
认识了生字,我们可以读课文了,首先,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要做到这一点,第一,精神要集中,要眼到、口到、心到;第二,哪一句读得不流畅就反复练习几遍。自由读课文,指名分段读课文。
三、理清课文思路。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宋国有个农夫,因为 ,就把禾苗 ,结果禾苗 。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句式说一说故事内容。进行学法指导:同学们,这三句话连起来就是课文主要内容,第一句是起因,第二句是经过,第三句是结果,我们读完一篇课文,就要想一想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果是一件事,在说主要内容的时候,就是说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设计意图:概括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小学阶段应该有的能力,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个难点,读完一篇课文,让学生说一说主要内容,学生往往说不清楚,其实,对于概括能力的训练还是有方法可寻的,像本文写的就是一件事情,教给孩子说清事情起因、经过、结果的方法,就是“授之以渔”。)
四、精读指导。
今天,我们运用“读一读、演一演、评一评、说一说”的方法来学习课文。要想演好,就必须读好,读出感情,怎样才能有感情呢?第一要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第二要认真揣摩人物的心理。
1、用这样的方法读一读课文。
2、演一演。(同桌分工,一个读,一个演,演的同学除了演出农夫的神态、动作以外,还可以发挥想象,加入一些话语等。)
3、评一评。(评后再请一组学生演一演)
对读和演的评价。教师相机点拨。(抓住关键词:巴望 理解意思,“巴”就是急切、迫切的意思,“巴望”就是十分急切、迫切地希望。天天 前天去过了,昨天去过了,今天也来了,明天还要去,没有一天不去。焦急 筋疲力尽 你有过筋疲力尽的体会吗?说一说,那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兴致勃勃 纳闷 理解意思,儿子为什么会纳闷呢?他听了父亲的话,心里会想什么?)
在学生演的过程中教师完成板书
24、寓言两则
巴望
天天 揠苗助长
焦急
筋疲力尽 纳闷 枯死
兴致勃勃
板书设计意图:根据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来设计板书,抓住关键词语,帮助学生能更好的说这个故事。
4、说一说。(根据老师的板书说一说这个故事)
五、揭示寓意。
1、当农夫第二天跑到田里一看,发现所有的禾苗都枯死了,会怎样?儿子会对农夫说些什么。
2、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小结,揭示出寓意:违反了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误了大事!
3、举例说明:其实我们的身边也有像《揠苗助长》中农夫的例子,你能举一举吗?
六、成语拓展
同学们,中国有许多流传千古的寓言,有很多已经演变成了成语,像以前学过的狐假虎威、坐井观天,今天学的揠苗助长,下节课将要学到的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以后会学到的……课件出示: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狐假虎威 坐井观天 揠苗助长
鹬蚌相争 渔翁得利 滥竽充数
画蛇添足 守株待兔 刻舟求剑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过渡到刚学的知识,再到将要学到的知识,不但巩固了知识,使的旧知更具有系统性,而且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七、作业设计
1、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中国有许多流传千古的寓言,让我们动手去找一找、读一读吧!
揠苗助长优质教案 篇2一.教学要求:
1.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2.理解寓言含义,回答课后问题。
3.朗读课文,培养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寓意、培养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
三.教学准备:课件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揭题,以旧引新。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什么是寓言呢?在二年级我们学过哪些寓言?这节课老师再给你们讲一个寓言故事,也就是我们要学习的13课寓言二则的第一则寓言,揠苗助长。板书课题。
二、学习课文。
1.读了课题你们想到了什么?
……此处隐藏11540个字……>三、弄清要求,构思习作。
1、知名度这次习作的要求。
2、齐读《揠苗助长》
(1)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描述揠苗助长这一故事的。
(2)如果你是禾苗,谈谈你的感受。
(3)如果你是这位庄稼人,你看到结果会怎么想?
(4)你想对庄稼人说什么?
小结:认真阅读例文,领悟把寓言改写成记叙文的基本方法。加进想象和体验,生动地再现原文的情景,表达原文的感情。
如何用第一人称来叙述《揠苗助长》呢?
(5)同桌交流体会。
(6)指名口述。
小姐:我们在进行改写的时候,改写成的作文不能违背寓言的寓意。
四、行笔成文,相机指导。
五、推敲打磨,修改习作。
揠苗助长优质教案 篇12教学目标:
⑴ 用“字理教学、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认识“寓、焦、喘、截”四个字,会写“焦、费”两个生字。
⑵ 能利用“联系上下文、换近义词”等方法理解“焦急、巴望、筋疲力尽、喘气、没白费、一大截”等词语。
⑶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⑷能利用关键词简单地说说故事的内容。感受课文构段、构篇的有序性。
⑸初步了解寓言这种新的文学体裁,能初步感悟寓意。
一、导入课题,初步了解寓言特征
今天,李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个小故事。出示题目: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正音:揠、守)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出示课题——寓言两则
寓言两则就,两则就是——两个,两篇
这两则寓言故事藏在课本的122页,赶紧打开来。
●教学“则”,引出寓言特点一:小故事
快速地看看这两则寓言故事,想想寓言故事跟平时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
语言就是一个一个比较短小的故事,怪不得课题是——寓言两则
我们平时写的日记也是短短小小的,所以量词也用“则”。
●联系平时知识,引出寓言特点二:大道理
平时有没有自己读过寓言故事呀?你觉得寓言故事除了短小还有什么特点呢?
现在我们就先来学习其中的第一则,题目是——揠苗助长(板书课题)。
这则寓言故事流传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你的爷爷奶奶听过,爸爸妈妈听过,老师小的时候也讲过,今天轮到你们来学习了,我们不仅要读懂这个故事,还要学会讲这个故事,继续把它流传下去,好吗?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不过要学会讲这个故事,首先要把故事读通顺。赶紧捧起书本,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透过题目,感知课文大意
你知道课题揠苗助长的意思了吗?——拔苗助长
那么,揠就是——拔
可好好的,农夫为什么要揠苗助长呢?(板书:为什么揠?)自己读读课文第一小节,想想为什么?
三、学习第一小节,感受农夫为什么揠苗?
●巴望
巴望是什么意思?(希望、盼望)
巴望还不是一般的希望而是非常希望
农夫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引读)天天----到田边去看,可是-----一天,两天----
●好像
禾苗真的一点儿也没有长高吗?(不是)
你从哪个词语看出来? (好像)
那农夫为什么却感觉不到禾苗在长呢? (急、慢)
引出规律: 是的,大自然中的植物都有他们的生长规律---板书: 规律
比如桃树是先开花,再长叶,最后结果子,这是桃树的生长规律,而禾苗的生长规律就是他长得----很慢
怪不得农夫觉得----------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可是
农夫巴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可结果却跟他想得不一样,这两句话中间用了一个可是把他们连起来,让句子读起来更通顺、连贯.
连起来读1、2句(两生+女生) 渗透农夫心情:着急
●焦急
课文中也有一个词语就表示着急的意思,是什么词?----焦急
指导书写”焦”字: 这个焦上半部分是一个隹字,在古代它表示一种短尾巴的鸟,还记得四点底代表什么吗?那鸟在火上烤,怎么样?它能不焦急吗?祖国的汉字多有意思啊,我们也来写一写吧!
焦字下面有一把火,我们农夫心里也有一把火在燃烧呢!瞧他都急得怎么样了?(转来转去),引读---自言自语地说---
(两生+男生齐)
●连起来读好第一小节
●理清课文顺序: 课文的第一小节先写农夫巴望禾苗长得快些,可结果却跟他想的不一样,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农夫只能焦急地想办法帮禾苗长.
只用了3句话就把农夫为什么揠苗助长写得请清楚楚了.你们也能按照这样的顺序,看着黑板上的几个词来讲讲这一小节吗?自己先试试看
吧!(2人讲:点拨抓住关键词讲故事以及只要意思对就可以.)
四、学习二、三小节,感受怎么揠苗助长
农夫想了个什么办法,他准备---用一个词语来说就是----揠苗助长
那他是怎么揠苗助长的呢?课文第二小节中有一小部分就在写农夫揠苗的,请孩子们默读课文第二小节,用横线划下来.
●一棵一棵
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你们知道农夫田里有多少禾苗吗?(出示图片)
可是,农夫还是在田里弓着背,弯着腰,在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筋疲力尽
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拔了整整一个----下午,你们觉得农夫忙了整整一个下午,农夫有什么感觉呢?
扣筋疲力尽
●读好第二小节
一生读-----师读,生放电影-----生读,师放电影
虽然累得筋疲力尽,可他心情怎么样?(高兴)
瞧,他一边喘气,一边说:”(齐读)
请一个孩子高兴地读 哇!一大截是多少啊?做做手势看?(指正过多的手势,对禾苗来说这么多已经是一大截了.)
再请一个孩子读读 虽然我累得筋疲力尽,但我的力气总算----没白费
没白费就是没白花、没白用
五、学习第四小节,感知揠苗助长的结果
那农夫的力气到底有没有白费呢?揠苗助长的结果又是如何呢?
齐读最后一小节结果怎么样?
农夫不明白,禾苗为什么都枯死了呢?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农夫实在是太着急了,根本不顾禾苗的生长规律,到头来却是白费力气(板书)
写”费”字
六、感受篇章结构,初步感知寓意
揠苗助长这则寓言故事先写农夫揠苗助长的原因,再写农夫怎样揠苗助长,最后写农夫揠苗助长的结果,只短短几个小节就告诉我们一个大大的道理
出示寓意----齐读
不仅懂得了道理,我们还学会了怎样抓住关键词来讲故事呢!下节课老师再带着大家继续用这个方法讲讲整个故事,好吗?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