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优秀教师先进事迹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事迹吧,事迹可以很好地体现和宣扬特定的时代精神。那么相关的事迹到底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全国优秀教师先进事迹,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全国优秀教师先进事迹1“充其量,我只是乡村田埂上的一株野花,哪里需要,我就在哪里默默地绽放,为乡野增添一抹春色。”xxxx年秋天,我们到大丰市万盈镇采访孙进同志,这位年轻的乡村教师略显腼腆地说。
一九九八年秋天,26岁的孙进担任六里小学教导主任。这一天,文教委员代表组织找他谈话,想调他去李北小学担任负责人。那是一所路途偏远的乡村小学,道路泥泞,无人肯去。且原学校管理混乱,教师间矛盾重重,学校正常工作难以为继,几近瘫痪。面对组织的信任,在困难面前他没有退却。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是一个党员,一个共产党人不是靠把标签贴在脸上,而是用行动去证明自己的追求。”道路远了,工作难了,担子重了,他更知道“环境造就人”,他觉得这是磨练自己,锻炼自己的极好机会。“舍我其谁呢?”他打点行装,走马上任。来到学校,看到的是破旧凌乱的校舍,高低不平的校园,满地荒草的运动场地,涣散的人心。怀着对教育事业无比崇高的热情,他迅速进入角色,开教师座谈会,走访学生家长,与村委会协调磋商。他快刀斩乱麻解决了学校遗留问题,治理了环境,修葺了校舍,添置了设备,落实了责任。短短几天,他外整其行,内修规章,于是坚冰破了,环境美了,人心齐了。一切都显示了他良好的的组织管理能力。
从一位普通教师到学校领导,他岗位换了,地位变了,但他对工作的热情没有变,对教育事业的追求没有变。在新的岗位上,他重新审视自己,更加勤奋,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时时事事走在别人前面。学校事务繁忙,但他总是事无巨细,细致入微。尽管工作繁杂,但他始终把上好每一节课作为自己的第一要务。人数最多的班没有人肯教,有些科目没人能教,都是他提枪上马。他总是说:“党员就是一盏灯,党员就是一面旗。”我冲在前面,大家就有奔头,教师才有动力。毕业班缺教师,他上;启蒙班没有合适的老师,他上。甚至语文、数学、英语连轴转……乡村的孩子离家远,想在学校代伙,学校没有食堂师傅,他主动承担,成为半路出家的“司务长”,每天放学后,学校的角落总能看到他挥舞扫帚的身影,他又成了学校义务“清洁工”,校舍漏了、课桌椅坏了,他就是兼职“修理工”……他就这样凭着对教育的一腔热忱,扎根农村,用激情、青春书写新时期共产党员的风采。
谁付出了辛勤的汗水,谁就拥有硕果累累的秋天。这样,一个在别人眼中傻得有点可爱的年青人,多年来,他任教过小学阶段所有的科目,令人惊叹的是,无论他教什么科目,教学实绩总是名列前茅。学校管理规范,教学质量显著提升,多次得到上级领导的表扬。此后,他也得到一个“消防员”称号,哪所学校管理混乱,他就被调往哪里。哪个班级学生成绩上不来,他就带哪个班级。孙进从不畏难,总能迅速进入角色。跟他打过交道的同事、领导,提起孙进时个个都竖起大拇指。然而,在荣誉背后的那些数不清的酸、甜、苦、辣是常人无法体验的,有人也问他:“你这么辛苦,究竟是为了什么?你后悔过吗?”他还是腼腆地告诉大家:“说实话,刚开始也动过离开的念头,但听着乡亲们的恳求,看着孩子们渴望的眼神,我毅然决然选择了坚守。我不求名,不求利,但求对得起每一个孩子。”在他淡定而坚决的话语背后,我们看到是他的一份执着,一份坚毅,一份对党的教育事业的无比忠诚。
二00七年,孙进调进万盈中心小学,这时他双腿股骨头坏死已经较为严重。学校领导考虑他的实际情况,想给予他适当照顾。他得知情况后非常着急,马上找到校领导。他恳求说:“如果学校信任我,还让我站在讲台上,我绝不要比其他老师少一节课,我离不开孩子,我热爱我的课堂。”面对他执着的目光,领导、同事们的眼睛湿润了。更让大家吃惊的是当他知道毕业班缺少把关教师时,他主动要求代毕业班,还在领导面前保证:绝不会因为治疗耽误孩子一节课。于是,拄着单拐忙碌的身影成为校园里最美的一道风景。
入夜,学校一片漆黑,唯有图书室还闪着灯光。巡视学校的石校长发现了,赶忙去巡查,只见孙进老师拄着单拐,满头大汗地在搬运整理图书。原来开学初,局里分发各学校一千多册图书,学校没有专职图书管理员,看着这些图书因为没有整理造册而躺在这里,不能成为孩子们的精神食粮,他感到非常着急。孙进知道大家的工作都很忙,就晚上一个人偷偷跑来整理造册,他想让这些图书快点发给孩子们。石校长看到这样的情景,拉住孙进的手连声说道:“是我的工作疏漏啊,怎么能让你来干这体力活呢?”孙进憨厚地笑了笑说道:“老师们的工作都忙,我家就在学校隔壁,我有时间优势,再说干这活就当着锻炼身体!”事实上,后来了解到,孙进为了搞懂图书管理的知识,他已经悄悄自学很多相关书籍,并且还做了笔记。当一本本新书发到孩子们的手上,看着他们渴望求知的眼神,孙进会心地笑了,这是绽放在他——这位“图书管理员”心头的微笑。
在古希腊神话中,巨人安泰力大无穷,而且永无止境,是因为他总是站在大地母亲身上。我想,孙进老师之所以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正是因为他扎根在这生他、养他的土地上。“我只是乡村田埂上的一株野花”,是的,他是野花,他就是一株不平凡的野花,他把他的生命奉献给了他的乡野。
愿我们都成为这样的野花!
全国优秀教师先进事迹2在黄海之滨一个叫万盈镇的乡间小道上,人们常常会看到一个行走在乡间田埂上文弱的、跛腿的身影。春夏秋冬,风里雨里,从不间断。他叫孙进,一位普通的乡村小学教师。可淳朴善良的村民对他的熟悉和敬意却远甚过当红的明星大腕。人们亲切地叫他孙老师。关于他的故事,人们也是耳熟能详。十多年来,孙老师辗转于六七所村办小学之间,行程七万多里,骑坏了七辆车。其实,连同他在阡陌交错,沟渠纵横的田间埂道上的行走,他的行程又何止七万多里。
每天,孙老师都早早起床,为常年患病的妻子煎好药,安顿好家事便匆匆赶往学校。因为患有严重的腿疾,同样的路程,他花的时间是常人的三倍。碰上雨天,本来坑洼不平的乡间小道更加泥泞不堪,车无法行进,他便徒步行走。惜土如金的庄稼人将那些可供行走的埂道栽种得满满的,恨不能让行人单足行走,跋涉在这样的田间埂道上,孙进已经记不清自己摔倒过多少次。因为雨天难走,从家到学校他有时得花几个小时才能到达。每当这样的天气,出现在同事和孩子们面前的他总是一副浸透泥水的形象。其实,对这一切,出身农村的孙进是熟悉的。当年许多农家子弟之所以埋头苦学,除了对喧闹浮华的城市生活的向往之外,那泥泞难走的乡间小道或许也是他们选择逃离的原因之一。然而,考取师范的他却又回到了这偏僻的乡村,再次行走在这熟悉的乡间小道上,而且这一走就是十多年。
那是一年夏天,省道陈李公路扩建,由于连日大雨工程停工,路面挖开的大坑里积满了水。那年,孙进在李北小学任教,到学校上班不得不从小海 ……此处隐藏4765个字……的课,认真为他们评课。在他们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她会及时找他们谈心,鼓励并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在他们取得优异的成绩时,及时给予肯定和赞许。经她指导的青年教师大多数德艺双馨,很快就成为学校、县级或市级的教学骨干。例如孙安英老师现在已经是市县两级教学新秀,连续三年送高三毕业班,成绩优秀。刚刚参加工作三年的沙金秋老师,教学基本功较好,在她的悉心指导下,成长迅速,从高一一直教到了高三,在xxxx年的高考中,她的成绩在高三化学组中是最好的,在全县也名列前茅。
“甘为人梯,痴心不改”,寇介芳老师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对于做人她是高调的.,而对于荣誉她总是低调对待。正如她自己所说:“荣誉是一时的,淡薄名利的心境才是最大的财富。”
全国优秀教师先进事迹4【课堂上——无悔的支撑】
这是一间普通的乡村学校的教室。
教室四壁斑驳,有些地方的石灰已经脱落,雨水的痕迹还未褪去,但南墙上老师送给学生的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笑对挫折,人生之路会越走越宽”的箴言还清晰可见;北墙上学生画的燃烧的蜡烛、一颗常青树和体操运动员桑兰的肖像还明艳照人。教室里四十张桌椅整齐地排列着;一张很普通破旧的三尺讲台安静地站在前方,但如果你仔细看看,就会发现这张讲台有点与众不同:台面的两侧有两个手掌般的很光滑的凹处,讲台下面有一根横档,横档的两侧也有两个明显凹下去的地方;讲台上方是鲜艳的五星红旗。这就是全国优秀教师孙进老师奉献青春的教室。
六年前的一天,孙老师正在课堂上动情地讲着中国体操运动员桑兰在比赛中不慎跌倒、下肢瘫痪坚强面对人生的事迹,同学们突然发现孙老师脸上豆大的汗珠往下掉,接着一个踉跄,孙老师倒在了讲台旁。同学们惊呆了!
医院的诊断书出来了,孙老师竟然患了股骨头坏死症。谁都知道这绝症是由长期超负荷工作、积劳成疾所致的。在领导、同事的再三动员下,孙老师才勉强进了医院,但他无法放下班上的孩子,在治疗中毅然决然地走上了讲台。
从此他一边治疗,一边在讲台前把自己的知识和对事业的爱传给他的学生。语文课上,他用两手支撑着讲台,身体向前倾,左右脚轮流搭在讲台下的横档上,绘声绘色地讲述着《微笑着承受着一切》《美丽的南沙群岛》……数学课上他用两只手支撑着讲台,身体向前倾,左右脚轮流搭在讲台下的横档上,深入浅出地讲解着《加法的巧算》《植树问题》英语课上,他用两只手支撑着讲台,身体向前倾,左右脚轮流搭在讲台下的横档上,他声情并茂地教着I、love、China……班会课上他还是用两只手支撑着讲台,身体向前倾,左右脚轮流搭在讲台下的横档上,他和
风细雨地劝导三峡移民的孩子……有时,他会不由自主地走到学生中间,但他依旧会用双手支撑着学生的桌子,身体同样是向前倾。“支撑”这个姿势已经与他形影不离,已经成了他课堂的一部分。同事和领导在教室窗外只要一看到这一姿势,就知道上课的不是别人,肯定是孙老师。偶尔他会皱皱眉头,这时学生就会搬张凳子放在讲台前,他一定会笑笑说“教师就应该站着上课,这样你们才能看得清听得真”,然后继续站着。
有人问:“你上课感到剧烈疼痛时,你是怎么挺住的?”他说:“只要看看学生,就不疼了!”是啊,对于一个心中只有学生的教师来说,这点痛算什么!他支撑的已不是他的身体,而是学生的一方天空。大家都劝他:“等你病稍微好点,再上课吧!”他说:“离开了讲台,我感到自己是个废人,只有支撑在这讲台前,我才有信心活着。哪怕倒下,我也要倒在讲台上。”
【活动中——微笑的横搭】
在六里小学的操场上,一群小学生在上活动课,有的同学丢沙包,有的同学跳绳,有的同学打排球,有的同学打篮球……秩序井然。操场四边是煤沙跑道,偶有不知名的小草在微风中舞弄着自己柔嫩纤小的身姿,操场边的围墙上醒目写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阳光体育,让我阳光”等标语。
孙老师坐在椅子上,双腿横搭在长凳上,他时而用双手敲自己的双腿,时而用手微笑着教导着操场上的学生。这张长凳已伴随他几个年头了,长凳的两侧因双腿长年的磨损而略显凹陷。他的双腿的踝关节因长期与板凳接触,已经生了一层厚厚的老茧。只要上活动课,学生就会早早的把长凳搬到操场边上,学生早已习惯了孙老师这种上课的姿势。课堂中,不时的有学生主动来帮他捶捶腿,我们也会听到孙老师“捶捶真舒服”的一声惬意。有时他会停下正在敲腿的双手,看看阳光中玩得正起兴的孩子们,欣慰地笑一笑,阳光使他的脸略显红润。
有人劝他少上点课,他说村小人手少,哪能少孩子的课呢!是啊,再少也不能少孩子的呀!正是他的这种横搭,才使学校开足开齐了全部课程;正是他的这种横搭,才撑起农村素质教育的一方天空。
【行进中——强者的舞蹈】
学校里有一条很特别的路,从三楼的办公室到楼下教室。这段路有一段是走廊,有一段是楼梯。走廊一边的墙上,有一排密密的手印;楼梯的扶手显得格外光滑。这条路是孙老师从教室到办公室的必走之路。
每次经过时他都要先用两手交叉着撑在墙上,然后两脚交叉挪动。人家是用两只脚走路,他却是用四肢走路,他戏称自己是在跳霹雳舞中的“扶墙舞”。走路都如此不便,上楼梯就更困难了,他用两手紧紧地抓住扶手,然后用力交叉向前挪动,两脚只是在台阶上交叉地踮了踮,显然大部分力量是在臂膀上,就这样一直走到三楼。这段路平常人只走两三分钟,而他却要走十几分钟。大家看到他豆大的汗珠往下流,都想去帮他一把,他却说:“我这是在跳‘拉绳舞’,自己能做的不要麻烦别人!”开学初,领导想照顾他,专门安排一间办公室在楼下,他还是那句“自己能做的不要麻烦别人!”他在办公室是不喝水的,他想减少去厕所的次数,因为厕所在教学楼的前面。
就这样年复一年,他在这条路上舞动着“一切为学生”的坚韧人生!
【生活中——深情的背负】
六里村有一段十多里的乡间小路,准确地说应是田埂,田埂上有很多农民开的排水沟,田埂曲折坑洼,只要稍有不慎就会有跌入路边沟渠的危险。这段路就是孙老师天天去六里小学上班的路。有一次,孙老师在上班途中竟连人带破旧的自行车翻入芦苇丛中,幸亏路边的大伯帮忙,他才得以上岸。
xxxx年秋,孙老师班上有一位腿脚不便的学生叫吴宗婷,爸爸是倒插门女婿,妈妈头脑反应有点慢,经常没人来接她。也许是同病相怜吧,孙老师毅然挑起了接送的重任,风里来,雨里去,在这段路整整接送了一年。
有一次,天下了很大的雪,路被封住了,他该怎样把吴宗婷
送到家呢,腿脚不便的他背起了腿脚不便的她走上了这条乡间田埂,几次跌倒了,又爬起来,他感到两腿从髋关节直到脚趾头,有一根筋吊着,钻心的痛,他咬咬牙,挺住了,他想“我不能再跌倒了,我背上还有一个孩子呢!”实在坚持不住时,两个腿脚不便的人相互搀扶着直到她的家。事后有人问他,你怎么能坚持住的?他笑了笑说“只要看看孩子,就不觉得痛了。”
在这条路上,他走访了班上40名学生,班上的特殊学生他几乎天天到。
在这条路上,他背出了上一代人对下一代人责任!
在这条路上,他走出了他的“深情”的人生!
文档为doc格式